時間記載著前行的腳步,歲月刻印下奮斗的足跡。翻開沱江鎮虹橋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2024年的履職日志,一幅聚焦中心大局、彰顯人大擔當、展示人大作為的生動畫面躍然紙上。
這一年,虹橋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調研1次,走訪1500余戶居民,依法接待和處理群眾來電來訪460余人次,開展主題學習4次,法治宣講活動5次,志愿服務活動20余次......,一串串數字、一場場活動,記錄著在鎮人大主席團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扛起人大代表的光榮使命,奮勇爭先、敢為善為,在奮力推進基層治理的現代化實踐中繪就了基層人大代表履職工作的最美底色。
這一年,代表們在服務民生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在履職盡責的征程中勇挑重擔,在推動發展的浪潮中奮勇爭先,始終與群眾在一起,繪就了一幅美好生活新畫卷。
以思想錘煉為本,擦亮“履職成色”
思想之旗引領新的征程,理論之光照亮前進道路。筑牢思想同心。虹橋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注重思想建設,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全年開展集中培訓4次,通過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和方案,及時向代表傳達學習要求,發放相關學習資料,注重集中學習、個人自學和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相結合,提升學習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化對新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夯實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的思想基礎,始終使社區人大工作的思路、重點、舉措與黨委部署同心同向,同頻共振。開展互動交流。2024年9月至11月,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和山西省交城縣兩地人大常委會考察團調研該鎮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工作與虹橋社區戶外工作者驛站、民俗園“翠翠”特色商業街經濟模式,三縣代表就如何發揮聯絡站作用,提升社區治理效能,助推文旅商街可持續發展深入探討交流,互換意見思路,拓展了培訓廣度與深度。12月,州十五屆人大代表鳳凰團第三代表小組深入虹橋社區,就社區治理及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管理工作展開調研,了解基層治理現狀,推動社區治理創新與人大代表聯絡站作用的充分發揮,提升為民服務水平,為促進虹橋社區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監督與支持。
以規范管理為基,優化“履職環境”
虹橋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共有5名,覆蓋12個網格,服務選民3944名,其中州級代表1人,鎮級代表4人。為進一步提高社區人大代表們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使人大代表會能夠更好地代表開展工作,加強對代表履職活動的管理和監督。虹橋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不斷優化陣地建設,讓代表履職更“接地氣”。2024年6月,虹橋社區將人大代表聯絡站建在民俗園政務中心一樓戶外工作者驛站內,進一步完成了聯絡站“建起來”的任務。通過“嵌入式”打造,突出“便民實效”,每5天有一名代表坐班值守,做到亮身份、有場所、有牌子、有制度、有人員、有活動記錄,以規范管理為基,為代表履職提供平臺,為群眾反映問題提供場所。在這里,從線上到線下,人大代表面對面傾聽群眾的心聲,“心貼心”詢問群眾的意見建議,實現收集民意全覆蓋。
2024年以來,聯絡站圍繞服務大局,聚焦城市管理、鄉村振興、人居環境等重點工作,發揮聯絡站代表和群眾最近、最熟的優勢,人大代表全員進站接待人民群眾200余人次,深入所聯系區塊,召開民情懇談會、主題宣講會共計20余場(次),800余名居民代表參加。
以聯系群眾為橋,拓寬“履職渠道”
虹橋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通過持續推進“5+1”工作法為主線,“四個一”工作方法為抓手,切實打通代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推動形成了“群眾常來、代表常在、實事常辦”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常態”。聯絡站要求駐站代表們主動走出“家門”,進聯絡站、進區塊、進小區、進居民群、進百姓家五進為主線,以用好一個事件閉環處置機制為抓手,沉下心、低下身,與群眾坐到一起拉家常,認真當好“聽眾”,在溝通中善于觀察,從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中發現問題。同時,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惠民政策、相關法律法規準確無誤地傳遞到基層,當群眾有誤解或不理解時,要多做說服解釋工作,疏導情緒,化解矛盾,匯聚社會發展的正能量。
2024年以來,每位代表進站值班對接待選民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認真填寫《接待選民情況記錄本》,做好答復和解釋工作,對無法解決落實的意見建議及時梳理,交鎮人大主席團研究處理。3月初,在聯絡站站長徐維勵的組織下進一步轉變了工作思路和方法,通過開展大興調查研究,5名代表進區塊、進小區、進居民群、進百姓家,變“選民找上門”為“代表送上門”,了解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聽取群眾的意見,及時反映群眾的要求,提高了選民反映社情民情的積極性,也快速有效解決了一些選民關心、事關民生的大小事,真正將選民關心關注的問題、困難解決在家門口,共收集總結群眾關切問題106條,推動解決人居環境改善、交通設施優化等民生關鍵事103件。
以實干擔當為筆,書寫“履職篇章”
人大代表們始終秉持實干擔當精神,積極投身社區各項事務,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履職篇章,為社區的發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努力。改善人居環境。人大代表們積極參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從道路修復到路燈更換,從飛線充電安全隱患到設立便民充電樁,從枯枝修建到保障飲水,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代表們親自監督施工進度和質量,確保改造工程順利進行。2024年以來,已完成民俗園A10棟大樹枯枝修剪;民俗園小區A區、B區、原民俗園政務中心1號樓與2號樓之間停車區域(6處)設立便民充電樁,其中小車充電樁14個,電動車充電樁24個;新增路燈6處;上報解決20余處背街小巷路燈線路問題;督辦太陽沖飲水工程維修,保障村民用水。同時,代表們還組織開展環境整治活動,帶頭清理衛生死角 50 處,大力推動垃圾分類工作,使社區環境煥然一新,居民的環保意識也顯著提高。心系民生福祉。針對困難家庭,通過深入走訪調研,精準識別需求,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為 20 戶困難家庭提供了生活救助,其中2戶納入城鎮低保,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完成清沙灣49號背后樹木傾倒在房頂的排險工作;完成2名高齡老人補貼申請;扎實開展“法治護綠人大行”和“法治護安人大行”活動,聯合執法部門檢查商戶食品安全、油煙排放情況3次;積極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森林防火、防汛救災等,代表們積極化身志愿者參與巡查值守,筑牢安全防線;推動建成戶外工作者驛站和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為廣大居民、游客、老年朋友打造“十五分鐘”便民服務生活圈。化解矛盾糾紛。在鄰里糾紛調解中,人大代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維護社區和諧。如民俗園小區B5棟因房屋漏水引發商鋪業主與二樓業主的糾紛,代表們多次上門,耐心傾聽雙方訴求,“背靠背”做思想工作,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成功化解矛盾;在公共區域安裝充電樁問題上,面對部分居民的不同意見,代表們深入調研,積極與相關部門和公司溝通,普及相關知識,最終促成在多個區域設立便民充電樁,滿足居民需求的同時消除了安全隱患;面對十多年前的田坎損壞問題,積極聯合鎮黨委和鎮主席團前往現場進一步清晰事情全貌和居民訴求,尋求解決辦法,圓滿化解遺留十多年前的田坎損壞問題。
建功幸福虹橋,人大代表責無旁貸。新的一年,不負韶華更向前的虹橋社區人大代表們,必將在為聚力建設美麗和諧幸福虹橋書寫更加精彩的履職篇章。

圖為:開展集中學習

圖為:州人大代表楊俊接待居民群眾傾聽訴求

圖為:鎮人大代表徐維勵入戶走訪居民
